时间:2023年11月28日 来源:钱币博物馆
周卫荣,男,1964年1月生。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客座教授。
主要学术领域:钱币学与货币史;青铜文化与冶铸史;黄铜与炼锌史
主要学术贡献: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黄铜和炼锌史,证明中国炼锌术诞生于明代万历年,是自身发明的技术而非传自印度,并在科技史和科技考古领域提出了“三重证据法”。
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合金成分(涵盖了自春秋战国至清代的两千多件钱币样本),包括主成分和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定古钱币品质的科学方法和定量判据(见《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中华书局2004)。
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钱币和青铜器铸造工艺。指出,叠铸技术和翻砂技术是中国古代铸造领域的两项重大发明,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史角度论证了“没有需求就没有发明”、“任何技术的诞生必须完成必要的技术积累过程”和“中国青铜范铸技术体系中不可能诞生失蜡铸造体系”的论断。
自1988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中华书局 2002)、《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中华书局 2004)、《钱币学与冶铸史(二)》(科学出版社 2015),《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合著,科学出版社,2022年),《中国历史货币》(合著,科学出版社,2022年)等。
先后荣获 全国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钱币学会 “金泉奖”。
************************************
附:周卫荣主要论著简目
一、国外部分
1. “Studies on the alloy composition of past dynasties copper-based coin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Numismatics ( 9, 1991, Brussels ). Co-author Dai Zhiqiang .
2. “Studies of the alloy composition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oins ( 5th century B. C. -- 20the century A .D.)”, The Journal of the Historical Metallurgy Society, 26 (2),1992 (Britain). Co-author Dai Zhiqiang.
3. “A New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he Use of Zinc in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19 ( 1993-I ) ( Japan ).
4.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Brass for Coinage in China”,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20 ( 1993-II ) ( Japan ).
5. ”Application of Zinc and Cadmium for the Dating and Authenticating of Metal Relics in Ancient China”,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22 ( 1994-II ) ( Japan ).
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arly Metal Currency (7th-3rd Centuries B.C.) in China and the West”,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24 ( 1995-II ) ( Japan ). Co-author Dai Zhiqiang.
7. “Chinese Traditional Zinc-Smelting Techn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Zinc Production in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25 ( 1996-I ) ( Japan ).
8. “A Study of the Pieces of Bronze used as Primitive Currency in Ancient China”, Numismatic Metallurgy IV ( 1998 ) ( Britain). Co-authur Dai Zhiqiang.
9. “About the Bronze ‘Dagger-axe Coins’ of the Yue State,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28 ( 1997-II ) ( Japan ).
10. An Ancient Japanese Coin ‘Changnian Dabao’(长年大宝) Found in Zhejiang,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28 ( 1997-II ) ( Japan ).
11. “The Survival of Traditional Zinc Production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eginning of the Use on Metals and Alloys, 1998, Matsue, Shimane, Japan, The Japan Institute of Metals. Co-authur P. T. Crddock.
12. “A New Transliterational Study of Toushi (Tutty, 鍮石)”,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32 ( 2000) ( Japan ).
13.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rass Smelting Techniques in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34 ( 2001) ( Japan ).
14. Zhou Weirong and Li Yanxiang: “A Search for the Tinned Coins of the Song Dynasty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36 (2003) (Japan).
15. Zhou Weirong: “Coin-cast Technologie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Ancient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Vol. 37 (2003) (Japan).
16. Zhou Weirong:” The origin and invention of zinc-smel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in Susan La Niece et al (ed), Metals and Mines, Archetype Publication & The British Museum, Britain, 2007.
17.《Brass before brone Early copper-alloy metallurgy in China》,《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12, Co-author Fan Xiaopan, etc.
18. Weirong Zhou and Wei Huang. Lost-Wax Casting in Ancient China: New Discussion on Old Debates. JOM(The Journ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ISSN 1047-4838. DOI 10.1007/s11837-015-1462-0.July 2015, Volume 67, Issue 7, pp 1629-1636.First online: 28 May 2015
二、国内部分:
1、《明代铜钱化学成分剖析》,合著者赵匡华等,《自然科学史研究》第7卷第1期(1988)。
2、《关于宣德炉中的金属锌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第9卷第2期(1990)。
3、《中国古代用锌历史新探》,《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0卷第3期(1991)。
4、《北京地区出土磬折燕刀的理化测试研究》,合著者樊祥熹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我国古代黄铜铸钱考略》,《文物春秋》,1991年第2期;收编入《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北京市钱币学会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钱币十年》(1998)。获得“金泉奖”。
6、《满城汉墓出土五铢钱的成分检测及有关问题的思索》,合著者戴志强等,《中国钱币》,1991年第2期。
7、《战国时期古币金属组成试析》,合著者赵匡华等,《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1卷第1期(1992)。
8、《“水锡”考辨》,《文物春秋》,1992年第3期。
9、《齐国铸币合金成分的检测与考察》,《中国钱币》,1992年第2期。
10、《唐代“磁性钱”研讨》,《中国钱币》,1992年第3期。
11、《中国历代铜铸币合金成分探讨》,合著者戴志强,《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获得“金泉奖”。
12、《欧冶子》,《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2)。
13、《蒲元》,《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2)。
14、《中国古代黄铜铸钱历史的再验证》,合著者戴志强,《中国钱币》,1993年第4期。获得“金泉奖”。
15、《我国古代使用单质锌黄铜的实验证据》,《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3卷第1期(1994)。
16、《黄铜钱与白铜钱》,笔名渭雄,《中国钱币》,1994年第1期。
17、《钱币和纪念币的科学贮藏》,《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
18、《东至“关子版”的金属成分》,《中国钱币》,1994年第3期。
19、《古钱币成分检测的方法及其运用》,笔名渭雄,《中国钱币》,1994年第3期。
20、《中国早期的称量货币:青铜》,合著者戴志强,《中国钱币》,1995年第2期。
21、《楚铜贝合金成分的分析研究》,笔名渭雄,合著者汪昌桥等,《中国钱币》,1995年第2期。
22、《再论“齐明刀”》,《中国钱币》,1996年第2期。
23、《中国炼锌历史的再考证》,《汉学研究》第14卷第1期(1996)。
24、《燕下都遗址出土钱币成分检测与考察》,《燕下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6)。
25、《燕国货币合金成分研究》,合著者樊祥熹等,《中国钱币》,1997年第2期。
26、《试论中国青铜货币的起源》,初发于《故宫学术季刊》第14卷第4期(1997);收于《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修订稿发于《青铜文化研究》第一辑黄山书社,(1999)。获得“金泉奖”及金融系统二等奖。
27、《云贵地区传统炼锌工艺考察与中国炼锌历史的再考证》,《中国科技史料》第18卷第2期(1997)。
28、《楚铜贝出土调查及其合金成分的分析研究》,合著者汪昌桥等,《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获得“金泉奖”。
29、《“夹锡钱”问题再研究》,合著者戴志强等,《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获得“金泉奖”。
30、《试论我国古代铁钱的起源》,《中国钱币》,1999年第2期。
31、《“夹锡钱”再考证》,《汉学研究》第17卷第2期(1999)。
32、《博物馆展厅与库房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测定与去除研究》,合著者黄锡全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第19卷第5期(1999)。
33、《荧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的基础研究》,合著者张新祥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第19卷第6期(1999)。
34、《满城、迁西出土的明刀、尖首刀》,合著者田光等,《中国钱币》,2000年第2期。
35、《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宋代铅锡及含锡铁钱冶炼技术初步研究》,合著者李延祥,《有色金属》第52卷第2期(2000)。
36、《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北宋含锡铁钱初步研究》,合著者李延祥,《文物》,2000年第12期。
37、《“鍮石”考述》,《国学研究》第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8、《黄铜冶炼工艺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国学研究》第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9、《中国传统铸钱工艺初探》,《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获得“金泉奖”
40、《布、布币与早期货币新论》,合著者艾俊川,《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1、《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中国钱币》,2002年第2期。
42、《叠铸工艺探源》,《技术史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43、《西汉石范铸钱原因初探》,合著者王金华、李秀辉等,《中国钱币》,2003年第1期。
44、《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合著者李秀辉、王金华等,《中国钱币》,2003年第1期。
45、《萧梁钱币铸造工艺与模拟实验》,合著者戴志强、施继龙等,《中国钱币》,2004年第3期。
46、《萧梁钱范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表明处理技术初探》,合著者施继龙等,《中国钱币》,2004年第3期。
47、《萧梁钱范烧成温度的测试分析》,合著者施继龙、董亚巍等,《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年第3期。
48、《六朝萧梁铸钱技术与艺术》,合著者施继龙等,《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凤凰出版社,66-72页(2005)。
49、《“锡鑞”与六朝“白钱”》,《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凤凰出版社,03-05页(2005)。
50、《汉代铜范铸钱工艺及其模拟实验》,合著者李迎华等,《中国钱币》,2005年第2期。
51、《川陕晋出土宋代铁钱硫含量与用煤炼铁研究》,合著者黄维、李延祥等,《中国钱币》,2005年第4期。
52、《中国古代钱币与钱币学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3、《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合著者董亚巍等,《江汉考古》,2006年第2期。
54、《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合著者董亚巍等,《中国文物报》,2006年7月21日。
55、《论青铜范铸学鉴定古代青铜器》,合著者董亚巍等,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文物科技研究》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6)。
56、《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研究中的“三重证据法”及其实践》,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文物科技研究》第5辑,科学出版社(2007)。
57、《中国古代钱币与钱币科技考古》,《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58、《再论“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合著者董亚巍等,《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59、《商周铜器纹饰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合著者董亚巍等,《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1期。
60、《现代金银币腐蚀与防腐问题研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编《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7)。
61、《技术史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南方文物》,2008年第3期。
62、《商前期青铜斝的铸造工艺及其模拟实验》,合著者何薇等,《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63、《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对传统铸造业发展的贡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文物科技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9)。
64、《国外失蜡铸造工艺研究综述》,合著者陈刚等,《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65、《中国古代失蜡工艺求真——兼谈失蜡工艺特征与青铜器鉴定》,《江汉考古》,2009年第3期。
66、《失蜡工艺的起源与失蜡铸造的工艺特征》,《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67、《蚁鼻钱铜范浇铸隔离层的模拟制备与分析》,合著者金爽等,《中国钱币》,2009年第2期。
68、《翻砂工艺—中国古代铸钱业的重大发明》,《中国钱币》,2009年第3期。
69、《中国早期黄铜冶炼工艺模拟实验研究》,合著者凡小盼等,《中国钱币》,2011年第3期。
70、《从技术与社会关系看技术的文化本质——以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为例》,合著者李福等,《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7期。
71、《“东方瑰宝”永宣佛像的合金成分及其解读》,合著者黄维,《汉风藏韵——明清宫廷金铜佛像论集》,中华书局,319-333页(2012)。
72、《中国古代的翻砂铸币工艺》,《技术史理论与传统工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3、《中国古代银锭制作技术考述》,合著者杨君等,《中国钱币》,2012年第3期。
74、《中国古代银锭金属成分研究》,合著者杨君等,《中国钱币》,2013年第3期。
75、《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合著杨君等,《中国钱币》,2013年第4期。
76、《唐代白银货币与中西交往》,合著者黄维,《中国钱币》,2014年第2期。
77、《中国古代银锭形制演变刍议》,合著者杨君,《中国钱币》,2014年第4期。
78、《中国古代银锭科学鉴定刍议》,合著者杨君,《中国钱币》,2014年第6期。
79、《试论青铜时代透空青铜器的工艺特色——兼谈失蜡铸造问题》,合著者黄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1期,147-155页。
80、《失蜡失织法商榷》,合著者黄维,《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
81、《丝路贸易与中国古代白银货币》,《中国钱币》,2016年第1期。
82、《中国古代翻砂铸钱起源年代考——以钱币铸造痕迹为中心》,合著者杨君,《中国钱币》,2017年第6期。
83、《丝路贸易与白银货币化》,《中国金融》,2017年第5期。
84、《关于湖北随州文峰塔出土青铜盘饰铸造工艺的商榷》,《青铜文化研究》,2017年第九辑。
85、《随州文峰塔东周青铜盘镂空耳的铸造工艺》,合著者黄维,《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1期。
86、《对罗振玉旧藏古代铜活字的初步研究》,合著者杨君等,《中国钱币》,2018年第2期。
87、《再论中国古代早期没有白银货币》,《中国钱币》,2020年第5期。
88、《纸币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合著者孟祥伟,《中国金融家》,2021年第3期。
89、《中国古代货币及其发展概况》,《中华瑰宝》,2021年第54期。
90、《中国古代早期黄金与黄金货币问题研究》,合著者孟祥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年第3期。
91、《我们的事业:责任与使命——写在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国钱币》,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