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09月21日 来源:钱币博物馆
银锭是中国古代货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货币史和金融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目前,随着文化艺术品收藏热的不断高涨,一些高仿假银锭层出不穷,给广大收藏及研究者带来很大困难。铸造工艺是辨识真假银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至今为止,在钱币学、科技史与铸造技术史领域,对银锭的铸造和加工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许多技术问题因缺乏科学的阐释,而以讹传讹。这些问题都对历史货币的真实面貌和科学价值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出于现实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中国钱币博物馆组织开展《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课题研究。该项研究系统查阅与中国古代银锭有关的古今中外文献资料,对其中涉及银锭铸造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且对人民银行的历代银锭实物,北京、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出土的历代银锭实物,以及近几年拍卖会预展的银锭实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详细记录了重量、尺寸、形态、表面色泽、铭文戳记等重要信息,检测分析了大量银锭的金属成分。在文献和实物调研等学术准备基础上,课题组从铸锭范型材料、浇铸温度、白银纯度、浇注方式等各种技术指标出发,对铸造工艺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该研究在考古调查和技术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馆藏和重要出土银锭实物的调查与统计,从冶铸技术史角度对银锭铸造工艺进行剖析,系统研究古代银锭的成色、铸造和加工工艺,阐明银锭的技术发展脉络,并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了古代银锭铸造工艺指标体系,填补了钱币学、科技史与铸造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该研究明确了中国古代银锭铸范材料的问题,解决了蜂窝、丝纹形成机理及其与浇铸温度、纯度、浇铸环境的关系问题。
该项目在钱币、银行类博物馆馆藏品分类评级和真伪辨识方面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目前,已用于中国钱币博物馆、河北钱币博物馆馆藏白银货币的分拣、评级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对目前高仿古代银锭的真假识别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钱币、金融等专业领域,以及金融类博物馆的藏品征集、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开展。
这项研究不仅获得了中国钱币博物馆2012年度优秀项目的称号,而且获得了2014年度全国银行科技发展一等奖,这是全国银行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